媽祖 是臺灣最有人氣、最親民的女神,每個人拜拜 、進香、遶境前,都應該要懂媽祖的微知識、「神」情世故和拜拜禮數,跨時空神世調查,傳達對祂的靈驗感謝,蒙受祂的慈悲能量!《天上聖母.認識入世親民第一女神》精彩試閱:
國家指定重要民俗
北港迓媽祖為北港朝天宮 著名媽祖遶境活動,臺語「迓(yà)」就是「迎」的意思,迓媽祖就是迎媽祖,就是媽祖巡視轄區的活動,以笨港溪為分界,且因南街、新街而有南巡與北巡的分別。
北港迓媽祖陣頭規模盛大,眾多隨香隊伍,綿延多公里。由於北港朝天宮是臺灣分靈最多的媽祖廟,自清朝以來,為媽祖遶境典範,聞名遐邇,不但規模盛大,場面更是壯觀。
編輯推薦》【雲林 美食推薦】北港朝天宮18間小吃一次看!跟著在地人吃遍古早味 :https://reurl.cc/3KbD8X
臺灣三大炮──北港炸轎
除了保存傳統藝閣陣頭展演,北港迓媽祖還有驚人的鞭炮陣容,與臺東炸寒單、鹽水蜂炮並稱為「臺灣三大炮」。
「炸轎」又稱「吃炮」、「虎爺吃炮」,除了大媽神鑾不受炸轎,二媽到六媽,及虎爺神轎都能炸轎吃炮,因此,當神轎經過商店門前,商家就會在轎底點起鞭炮。
其中,「犁炮」就是把犁頭鐵片放在炭火燒紅,點燃排炮(尺炮),在神轎底下放炮;至於「網炮」,就是把鞭炮鋪地面,讓神轎踩過。
俗語說「北港囡仔不驚炮」,就知道北港人從小就習慣炸轎放炮。
北港朝天宮──最具歷史地位與規模的媽祖廟
北港朝天宮在臺灣媽祖廟的歷史發展中最具有歷史地位與規模。
在清朝時期,因地處港灣而逐漸發展,因其地利之便,即使在日治皇民化運動下,北港朝天宮依然保全,成為全臺媽祖信仰中心──是當時媽祖廟的總本山(總本山即祖廟);戰後,北港朝天宮依然是各地分靈的祖廟,可見北港朝天宮在媽祖廟界的地位。
北港朝天宮最初開始於康熙三十三年,臨濟宗禪師樹璧奉湄洲天后宮神像來臺,經過北港(笨港),據聞他在古井旁休息,欲起身離開時,媽祖像竟然拿不起來,擲筊以後,媽祖指示祂將留於此地,於是供奉在低簷矮屋下,之後屢經地方信眾捐地建廟,規模逐漸擴大。
據說朝天宮媽祖神像座就是當年的那口井,所以有「井上媽」之稱。
北港朝天宮歷代都是僧侶住持,迄今仍然延續此傳統,多以佛教的儀軌舉行法會,為其特色之一。
宮廟歷經多次增建與重建,建築藝術豐富而多元,三川殿彫琢細膩,保存許多重要文物古蹟。朝天宮歷史悠久,目前仍是各地媽祖廟進香朝聖之地。
【民俗說法,僅供參考】
本文摘自《天上聖母.認識入世親民第一女神:第一本親近媽祖的潛知識》,2025/3/20柿子文化
【橘世代課程平台】
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,過好生命第二階段,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!
立即了解》請點我
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,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!再即享折扣金50元!
領取折扣》請點我
udn討論區